去年底起民間提出可多建-萬間公屋居屋而毋須增加密度的方案,不同政府部門以一些非關鍵性的技術問題作為反對理由。但現在政府竟然建議全面增加私人住宅區密度,不惜降低啟德環境質素,這又合理嗎?
人文啟德方案詳情:
*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edia/set/…
* http://www.procommons.org.hk/kaitak
政府提交之規劃申請(諮詢至2013年11月1日截止):
http://www.info.gov.hk/tpb/en/plan_application/A_K22_14.html
http://www.info.gov.hk/tpb/en/plan_application/A_K22_15.html
【啟德研全面增密度 填補供應 21私樓地 預計可多建3350伙】
經濟日報獨家報道,私樓供應一直緊張,為增加住宅供應,政府正全面檢討啟德住宅地,除下季賣地計劃內的3幅用地外,亦計劃調高區內其餘21幅私樓地密度,預計最少可增建約3,350伙單位,可額外容納近1萬人口。
消息人士透露,土木工程拓展署正重新檢討,整個啟德發展區的發展密度,除早前已遞交城規會的3幅住宅地之外,認為其餘21幅住宅地亦有條件調升發展密度,現時正進行技術研究,評估放寬發展密度後的發展,對區內基礎配套設施所造成的影響。發展局局長及運房局局長上周末均指出,10年47萬建屋土地,尚欠6萬、7萬伙。
據資料顯示,撇除啟德兩幅已批出的「港人港地」、市建局「樓換樓」及新居屋用地,區內現時還尚餘21幅住宅地可供出售,將會陸續安排在賣地計劃內批出,但有關用地之地積比率現只有3倍至5倍,遠低於九龍區現時許可的7.5倍。
長策會成員蔡涯棉指出,啟德發展區發展成熟,屬本港目前罕有,可隨時提供住宅用地供應的大型發展區,故認為政府應該盡量利用其發展密度。
蔡涯棉續稱,政府過往曾降低區內的發展密度,故認為略為作出調升,其密度亦可以接受。他補充,區內尚餘未發展的用地,最高地積比率只有5倍,比現時九龍區所容許的7.5倍上限為低。
發展規劃現約2.9萬公私單位
啟德發展區早於1993年已進行發展規劃,過往亦曾因應社會需要而作出規劃修訂發展區最初擬進行中、高密度的住宅發展,擬建單位總數接近12萬伙,但隨着1998年政府取消「八萬五」房屋供應政策後,加上當時社會降低發展密度的訴求強烈,故擬建單位數目大幅調低75%,至現時只有約2.9萬伙,公私營單位分別約佔1.3萬及1.6萬伙。
直至去年,政府曾考慮改劃啟德體育城作住宅用地,以增加短期住宅供應,但最終因遇到體育界強烈反對,計劃最終被迫擱置。
(經濟日報圖片)
#kaitak